昨天在院內參加了一個課程"父母冏很大"
有些小小的心得與想法
問題:你覺得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像什麼?
鬥智的棋友,每天丟招接招
ATM提款機,沒錢就跟父母要,父母太忙無法照料我,就丟給7-11
每天上演的功夫片,
"室友"還是"可以談心的朋友",同住在一個房子裡,只說我回來了,我上學囉,其餘時間都用唸書為由,宅在房間,廁所
這個問題真的要好好的想一下了...
如13歲的年齡,喜歡
注重外形與打扮,每天早上吹頭髮,在意臉上的痘痘,在意有沒有肌肉,在意腿毛太長...
對異性有興趣,誰喜歡誰,告白
喜歡朋友勝過父母,可以和同學在外閒晃,又不願和父母一起吃飯
喜歡追星,崇拜偶像,羅志祥,韓星...
父母要和小孩保持良好的關係
有的時候,就是聊一聊,不要發脾氣,不要聊功課
不要讓孩子認為,彼此之間只有功課,沒有其它的關心與關懷
父母要有彈性,也可以藉由外物,如何打扮,幫忙敷臉,給予新鮮的知識
如海賊王的進展或拉K的方法...
目的就是貼近他的生活,而不是叫他來過我們的生活
孩子的年齡不同,就要用不同的互動方式
小學的階段要比較嚴,養成習慣後,再依年齡逐漸放鬆
習慣是指好的規矩清楚的規矩,不是用權威來壓,小孩與大人都要遵守,否則就是做白工
孩子的行為可分為:引起注意,追求權威,報復及表現能力不足
父母不要再用錯誤的方法或繼續的加強他的行為
唯有完整父母的愛的狀況下,才有可能會改變
完整父母的愛,雖不一定指父母親要在一起,而是雖分離,但仍有應有的關心
讓小孩感受到有手足的好
這個很難,因為有手足,幾乎都不好,東西要分一半,要讓弟弟,要玩哥哥用過的玩具...
命好不如習慣好
最後,就以5個好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來做結尾
個人自我的管理習慣:生活作息,清潔衛生,做事規矩
養成閱讀的習慣:看書比看電視好,陪孩子一起看書
做家事的習慣:做家事能給孩子自信
使用金錢的習慣:如何管理自己的錢
玩電腦的習慣:電腦要放在公共區域,多出去運動會降低使用電腦